close

社會不如意的現象歸責於道德,和歸咎於文化一樣:崇高到常人難以企及,又簡單到你怎麼說都對。只是道德論、文化論者專注「解釋」而不提供「方法」,以致永遠無法達到論者所楬櫫的目標,而這就是形上學的缺失。

根據《聯邦論》的闡述,我們知道民主政治從來不要求「道德」;相反的,先賢們反而承認「人性」:深知人性有陰暗面,也深知人性無法消滅,所以設計了「方法」限制其陰暗。從而,有了我們所熟知的任期制、罷免權、制衡與監督等機制。畢竟,「左派的良心」不能不搭配「右派的老成」,「內聖外王」的理想畢竟是中華秩序的幻覺。俗諺有云「道德是統治者(控制社會)的工具」,在綠營尚稱不上統治者的今天,反過來還被社會要求超高道德標準,道德論者的邏輯真不知從何說起。


陳總統的確做得不好,但他現在下台與兩年後下台到底有何區別?台灣會不會更好?為什麼會更好?這樣會不會鼓勵媒體悉心呵護的偽君子出任最重要的職位?一切疑問的關鍵在「然後呢?」


陳總統的問題不在媒體所謂的「弊案」。只要司法體系公正、健全,根本不必在意政治人物是否毫無瑕疵。歷史評價邱吉爾、羅斯福的標準並非其是否為純白玉兔,而在他們是否擁有狐狸與獅子般的辦事能力。


表面上,陳總統的問題是反覆的性格,其實病灶卻是在失去方向感。


從美麗島事件以來,黨外與民進黨奮鬥的目標就是建立「本土政權」以「出頭天」,並將之與「主權獨立」劃下等號,選舉路線當然是最快的途徑。二○○○年的政權移轉證實了選舉路線的成功;但民進黨所允諾的「主權獨立」毫無到來的跡象,因而戳破了本土意識形態的虛幻。


如果陳總統下台不好,不下台也不好,那我們就要痛苦承認:三十年的民主運動已經告一段落,受刑人與律師完成了美麗島時代階段性任務:也就是認清了在中華民國體系中「出頭天」,並不能解決「台灣問題」!

 






 


 


 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ki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